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45万亿,券商打响客户争夺战
- 编辑:365速发登录入口 -融资融券余额突破2.45万亿,券商打响客户争夺战
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快速扩张,证券公司注重平衡增长与风险控制。中国基金报记者 佘丽 吴军 A股融资融券市场依然火爆。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A股融资融券开户20.54万户,同比增长288%,创年内新高;截至9月底,A股融资融券账户总数约为1529万户。航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整个融资融券市场余额达24570亿元。面对强劲的融资需求,证券公司又喜又忧。一方面,不少证券公司积极开始调整授信业务规模上限,提升业务能力,有望提升业绩;另一方面,中小型安防企业受限于目前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在融资和融资需求集中流出的背景下,它们面临着较大的流动性压力。如何在业务拓展与风险防控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当前考验安全企业综合能力的关键问题。市场融资需求激增。在A股市场的带动下,两大融资市场正在掀起“开户”浪潮。数据显示,9月份,A股融资融券新开户20.54万户,环比增长12.24%,全年AAAS增长288%。截至9月底,市场融资融券账户总数接近1529万户。作为股票市场活跃度的关键指标,融资融券余额近期也快速增长。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6日,整个融资余额D融资市场规模达24570亿元,较9月末23940亿元增长2.63%,较6月末18500亿元大幅增长32.81%。多家担保公司向记者反映,近期客户融资融券需求增多,规模增长较快。 “今年我们业务部的双向融资比较火爆,包括私募、牛三、产业客户等,参与度相当活跃。”华北某证券公司业务部副总裁表示。某中型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透露,公司私募及融资余额翻倍,从年初的近30亿元增至9月底的60亿元。增量主要来自两类客户:一类是主观长期私募尤其是7、8月,看好科技赛道,通过两次融资操作加仓;另一种是量化私募,在超额收益稳定的情况下加杠杆。此外,部分私募基金已开始试水北交所的两融业务。规模虽小,却显示出资本新动向。记者发现,多家担保公司融资总额均有所增加。例如,9月24日,浙商证券发布公告称,为促进信贷业务发展,控制融资业务规模,董事会同意将融资业务规模由400亿元扩大至500亿元。 9月9日,华林证券公告称,将信贷业务总规模上限提高至80亿元。这是经纪人第二次GE今年提高了规模上限。此前,3月29日,华林证券将规模上限上调至62亿元。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是ksecurity公司当前业务决策的重点考虑因素之一,在充分抢占两个金融市场市场份额的同时,确保业务发展不超出自身的资源配置能力。近日,华林证券发布公告称,自10月起、3月13日起,沪深证券交易所标的证券资金保证金比例固定为100%。此前,国金证券先行调整,将京交所以外标的证券融资保证金比例固定为100%。不过,大部分券商仍维持80%的融资保证金比例。对于投资者来说,融资保证金比例的提高直接影响其交易成本sts 和杠杆水平。投资者原来用80万元的保证金筹集100万元,但现在需要100万元的保证金才能筹集100万元。这增加了资金覆盖的投资成本,同时也限制了投资者的杠杆,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东海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陶盛宇分析,在融资需求旺盛、业务授信额度紧张的情况下,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或许是券商平衡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合理选择。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平衡问题对于中小型安防企业来说尤为突出。由于资本规模较小、融资渠道有限,这些机构在退出融资和融资需求集中的背景下,可能首先面临额度紧张的压力。提高融资保证金比例成为他们缓解困境的重要途径化解流动性压力,控制风险。除了直接调整保证金比例外,更多券商正在通过精细化方式加强风险管控。例如,调整个股折价率也是控制动态风险措施的一部分,以避免高估值股票价格波动可能产生的风险。金融机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进入了新阶段。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发展,有不少从业者表达了对行业同质化竞争的担忧。上述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公开表示,目前两大融资业务的竞争高度集中在利率水平和规避风控条件的水平上。 “大家都在争夺b的最基本要素“目前融资余额在千万级的客户行业费率在3%左右,比如年初开立私募账户,融资余额在40-5000万元,年初费率是3.6%,现在已经降到3%。”目前融资费率很高。 “客户对利率比较敏感,同时也关心风控情况,或者能否帮助代销等,如果只靠基础服务来争取客户,费率就应该降低。”在此背景下,各券商开始积极探索不同的业务拓展策略,试图寻找打破激烈竞争的出路。国联民生证券通过精准的客户拓展和定价策略打开市场,同时不断拓展业务应用。N场景,将两大金融服务深度融入客户服务体系。国元证券双金业务主宰“交易+事件”营销策略,为高净值客户和战略客户提供精准服务解决方案;国信证券表示,公司通过多项举措深化专业强化,将不断丰富双金智能交易服务体系。此外,前述券商机构业务部人士表示,为了争取金融客户,他们会利用机构的投顾和研究资源,看能否提供投研支持,同时也在交易系统和交易工具上下功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两项融资业务违规案件仍时有发生。东北证券曾参与两起金融交易系统蒸发散。对企业投资者交易行为的前端核查不到位,风险披露不充分,受到监管警示;光大证券某营业部因在办理理财融资业务过程中,存在便利客户“围标套现”等违法行为,已被监管部门出具警示函。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前两融业务已从规模驱动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未来,证券公司不仅要拥有足够的资本来支撑业务规模,还要在流动性管理、合规运营、风险定价、客户服务等方面形成综合优势。在市场和监管的双重考验下,宽泛的增长模式没有保障,系统化能力将是水中的水。下一阶段的比赛。
